和谐社会
环保与安全 社会公益活动 和谐社会 社会责任报告
和谐社会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社会责任  >  和谐社会 > 正文
全国劳动模范董鹏:笃信一个工匠梦
来源:Z6尊龙集团微信订阅号     日期:2020-12-17    字体:【大】【中】【小】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工匠”是这个时代的气质,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基础。我的追求,就是能做这样一个“工匠”。

——董鹏

  在Z6尊龙集团旗下中国重工子公司平阳重工,董鹏这个名字十分响亮,已然成为“工匠精神”的代名词。

  24岁,他荣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9岁,他参加全国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一举夺得车工组第七名;

  而立之年,他作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在全省劳模大会上代表全体劳模发言并宣读倡议书;

  现如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长、“国家级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等一系列荣誉和称号,集这位普通车工于一身。

  2020年11月24日,47岁的董鹏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崇高荣誉——“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这个从黄土高原走出的“平阳工匠”,用他精湛的技艺、执着的创新和匠心的品质,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初出茅庐的“年轻技师”?

  时间回到1992年9月,董鹏从技校毕业分配进厂。按他的毕业成绩,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但父亲的一句话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父亲说:“当工人就要认认真真学到一门技术,只有高超的技能才能得到尊重。”话虽简单,但道出了一位老工人对技能工人朴素却又深刻的理解。

  铭记并践行着父亲的叮嘱,董鹏成了一名为工厂重点产品生产零部件的普通车工。刚进厂工作的董鹏好胜心强,感觉在学校掌握的理论知识已足够用,但随后一件小事深深教育了他。

  那是在加工一个零件时,由于零件两端是两种材料,性能反差较大,因此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外圆加工工序,董鹏却怎么也弄不好,急得满头大汗。这时师傅走过来,在砂轮机上把两个车刀角度稍加修磨,结果一次加工成功,而且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完全达到工艺要求。师傅一个简单的动作,令董鹏叹服,更令他羞愧难当。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各种零件的结构特性、尺寸要求、加工程序。

  从此,他从磨好一把刀、干好一件活开始,遇到问题就虚心请教师傅和技术人员,对于没接触过的材料,就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材料特性,借鉴他人的加工经验,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加工技巧。正是通过这样不断地刻苦钻研和技术总结,董鹏逐渐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技术工人。1998年,年仅25岁的董鹏破格取得车工技师资格证,成为厂里历史上最年轻的技师。

  从参加工作伊始,董鹏就执着地追求极致,他干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力求是精品。有人不理解他:“这种干法能挣到工时吗?”但他却说:“铸国防利剑,需要精品。”正是这份执着,这种品质,经他手加工的产品个个称得上是“艺术品”。

  在某型产品加工过程中,由于磨床故障,为了保证产品整体进度,董鹏主动请缨,硬是在车床上达到只有磨床才能达到的产品精度,将普通车工的加工技能发挥到了极限,足见他车工技艺的高超和精湛。在参加山西省和全国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他凭借娴熟的技艺,屡创佳绩。



  出绝活的“董氏加工法”

  平阳重工各型号产品研制之初,许多特殊材料、形状复杂的零部件久攻不下,董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虚心请教专家,查阅各种资料,并在车床上反复试制,验证各种方案可行性。凭借执着的努力加上精湛的技艺,董鹏最终攻克了多个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难关,为各型号产品的成功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创新采用的诸多先进操作法更是被同行们誉为“董氏加工法”。

  2002年,一个关键零件的材料为国内新研制的碳硼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强度、脆性大、易崩渣的特性,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非常高,传统刀具和加工方法极易造成工件棱边崩渣。而新型刀具昂贵且因为国外封锁等原因无法获得,因此该零件的加工一时间成了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关键时刻,董鹏勇挑重担,创新改进加工方法,经过两个多月的加工试验,最终创造了“保持刀具锋利、两边倒大角、高速吃大刀”的先进操作方法,实现了加工该材料“零的突破”,节约费用约60万余元。这项“独门绝技”,为同类材料加工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了山西省总工会评选的职工先进操作法一等奖和中国国防邮电产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2012年,平阳重工研制的新产品某关键零件,壁厚仅为2毫米,是典型的薄壁件,加工时易变形,壁厚一致性控制难,成品经过试验后,仅有60%的合格率,其工艺难点急待突破。为此,平阳重工专门成立了工艺攻关项目组。董鹏作为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成员,对原工艺进行仔细研究分析,经过近3个月不断攻关试验,通过改变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受力方向,保证工件受力均匀,最终将工件壁厚差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成品的合格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每年节约费用约150余万元。

  像这样的攻关,董鹏已经记不清有过多少次了。每当遇到一种新零件,他总是先仔细琢磨工艺,在不脱离原工艺方案的基础上,力求找到一种快捷合理的加工方法,如果一时找不到,则在一步一步地加工中摸索、思考。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锻炼和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改进,他总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2013年,以董鹏命名的“董鹏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了。他带领这支集合了平阳重工技能人才、技术骨干的创新团队,连续突破生产和技术瓶颈,同时挖掘员工中的绝招、绝技、绝活,推广先进操作法,掀起平阳重工创新热潮。

  在董鹏的带动和引领下,工作室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立项,成立攻关小组,集思广益,有的放矢,先后取得60余项技术创新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多达1000余万元。其中多项新材料的加工工艺参数确定、加工刀具的设计和刃磨注意事项,成为平阳重工此类材料工艺编制规范。

  董鹏劳模工作室团队成员先后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五小”成果137项。2018年1月,在山西省“五小”竞赛成果精品展上,工作室团队的《钩头表座的设计及应用》《合金壳体类零件的加工》《中轴高精度对称扁的铣削加工方法改进》三项成果精彩亮相,赢得同行专家称赞。董鹏本人负责的《对某产品泵盖的夹具设计及改进》项目获得了2019年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五小竞赛一等奖。

  董鹏劳模工作室也于2016年、2019年先后被山西省国防工会、山西省总工会命名为“董鹏劳模创新工作室”;202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为国家级“董鹏技能大师工作室”。


  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领头雁”

  作为“全国工人先锋号”——平阳重工“车工尖刀班”的班组长,董鹏做表率、重引领,不仅是一班之长,还是众多弟子的“教头”。

  对于班组内的新鲜血液,董鹏从零开始教导,他常说一句话:“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他手把手地带每一个新徒弟,教他们脚踏实地,学好技术,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对于班组内老成员,他与他们“心连心”交流,相互扶持和帮助,将班组各项工作持续不断推进到新的高度。

  董鹏是班组的“领头雁”,更是班组飞出的“大工匠”,但他一直保持着谦逊朴实、好学敬业的态度,班组成员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董师傅”。在他的带领下,班组内形成了一种“学先进、学榜样”“讲奉献、学技术”的自觉赶超意识和良好氛围,成就了一支能打硬仗的战斗集体,先后荣获“山西省模范集体”“山西省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经董鹏培养出的徒弟中如今已有3名“三晋技术能手”、7名高级技师、15名技师,有4人成长为岗位能手或班组长,成了平阳重工的骨干力量。

  在2018、2019年两届中国技能大赛——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组决赛中,董鹏悉心指导的两名青年职工聂会明、李仁杰更是包揽了冠亚军。在2019年第十五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中,他指导的青年职工马乐代表山西省参赛取得车工组第十三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作为劳动模范,他的身上既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特质,又有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品格,更是传承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他获得荣誉众多,但没有因此骄傲。他所做的,是继续扎根一线,继续守着自己的普通车床岗位,继续带领他的班组和团队,为解决一个个技术和加工难题,夜以继日地不断探索,不断突破。因为他心系中国制造,“大国工匠梦”始终是他不懈的追求。



来源:Z6尊龙集团微信订阅号